前一去了湖北省博物馆,刚好了解省博里面最有名的两个西,一个是越王勾践剑,另一个就是曾侯乙编钟。
这出差到了曾侯乙的出土地随州。最后一天没买到车票,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到了随州博物馆参观一下。
曾侯乙作为君,处于战早期,曾侯乙墓出土大量的青铜器。
随州比较,没有太多的地方,但是随州博物馆还是很好的记录了曾的历史。
博物馆印象很深的几个点
一是青铜器。商时期,算是青铜器最繁盛的时期了,从出土的各种青铜器可以看出,青铜器的各种工艺都非常的精美。
鼎盛期即青铜器时代,时代包括夏商西春秋及战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
鼎盛期青铜器主要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主要用在宗庙祭祀。
而到了战末年至秦汉末年这一时期。有了铁器漆器以后,青铜器就变得粗糙了许多。
传统的礼仪制度已彻底瓦解,铁制品已广泛使用。到了汉末年,陶瓷器得到较大发展,把日用青铜器皿进一步从生活排挤出去。至于兵器,工具等方面,这时铁器早已占了主导地位。
二是乐器。古时候的人们,其实已经非常的聪明,基于当时的最大能力,创造出了满足人们需求的各种工具。从曾侯乙墓和擂鼓墩二号墓里面的编钟编磬,钟磬合奏,组成金石之声。
A馆曾随迷踪。
在随枣走廊地区,考古发现有大量西和春秋战时期的青铜器,但青铜器铭文不见随之名,而曾子曾伯曾侯却频繁出现,表明这里确有一个曾存在。曾与随是什么关系?这成了一个历史之谜。西至战晚期,在以随州为轴心的一片区域内,曾随同时存在一个是文献有记载,但不见于青铜器铭文的随;一个是文献无记载,但在出土的青铜器铭文大量出现的曾。由于随与曾在地望及时限上重合,且同为姬姓诸侯,研究者普遍认为历史文献的随,就是青铜器铭文的曾,随与曾应是一两名。
汉之随为大
商代和省博看到的内容一样,商代的时候,已经开始大量的青铜器,包括武汉的盘龙城。
随枣走廊是殷商南征的要道,因而这里留下了他们活动的遗迹。1977 年 3 月,考古工作者在今随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淅河梁家贩,发掘清理了一座商代墓葬,出土铜斧凿戈觚gu 各一件,铜爵戕qiang锸,刀各二件。与黄破盘龙城所出商代二里冈同类器物一致,时代为商代期。也就是说,早在商王武丁率军征伐荆楚之前,殷人就控制了随枣走廊,从而促进本地区的发展。
西时期
朝的扩张,开始进行分封诸侯,曾就是其一。
西时期,为了加强对南土的控制,同时也为了掠夺最重要的战略物资铜,王朝不断对江汉地区的荆楚进行征伐。随枣走廊不仅是朝大军南下的要冲,也是俘金转运站。所以,为了拱卫其南疆的安全,王朝在汉水以分封了许多同姓诸侯即所谓汉阳诸姬。曾随 就是其之一。
鼎
青铜鼎是礼器的重器,在新石器时代陶鼎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有烹煮肉食实牲祭祀和宴享等多种用途。相传夏禹曾铸九鼎,以镇九州,后被奉为传之宝。商灭夏与克殷都必先迁其九鼎。列鼎成为家王权的象征。左传史记都载有定鼎迁鼎问鼎史事,谁夺得这种重器,就意味着占有了王权;重器不保,则意味破家亡。
簋 gui
簋 gui 是盛放煮熟的黍稷稻梁等饭食的器具。商时期,篇是重要礼器。特别在西它和列鼎制度一样,在祭祀和宴飨时以偶数组合与以奇数组合的列鼎配套使用。据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簋在考古发掘出土时也以偶数组合为多。出现在商代期,消失于战晚期。
爵
爵是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始于夏代晚期。爵的一般形,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状尾,为杯,一侧有蜇,下有三足,流与杯口之间有柱,此为商和西早期爵的性特征。
尊
高体式大口型盛酒器,常与勺斗合用。
尊的形制较多,可分为圆体尊舰gu形尊天圆地方尊有肩尊鸟兽尊五大类。
鬲 li
鬲 li是炊粥器,新石器时代普遍使用陶鬲li 。青铜鬲 li 最先出现商代早期,西期以后比较盛行,常成组出土。春秋战之际,鬲 li 多以偶数组合与列鼎同墓随葬,起着陪鼎的作用。到战晚期,青铜鬲li便从祭器和生活用器行列消失。
大夫季梁
季梁,尊称季子。春秋初随大夫,辅佐随侯管理政。他是我春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唐代大诗人李白赞誉说神农之后,季梁为大贤
季梁提出的民为神主的唯物主义思想,修政而亲兄弟之的政治外交主张,以及避实击虚的军事谋略,不仅在当时是十分可贵的,而且至今仍闪耀着光辉。季梁去世后葬于城的义地岗。
镇馆之宝曾侯舆编钟
曾侯舆乃曾侯乙之祖父。钟有铭文34行169字,记载了曾侯舆的先祖南宫适 kuo 辅佐文王武王,兴灭殷,抚定天下,被派遣到今天的随州地区筑城建,监视淮夷,统领江汉。后室衰微,吴伐楚,楚惨败,而曾侯亲自帅师建功,帮助楚王安定了王位。这与左传记载的史实吻合,具有极其重要的史实价值为解开曾随之谜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是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1978 年夏,考古工作者在随州市西北郊 2.5 公里的擂鼓墩,发掘了一座2400年前的曾君墓葬一一曾侯乙幕出土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金玉器漆木用具和竹简 余件。其有不少是罕见珍品,如包括九鼎八簋gui在内的完整青铜器礼器群,特别是已采用十二律的64 件套青铜双音编钟不包括楚王送bo钟,音域宽达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们所体现的精良铸造技术,一流的工艺成为先秦时代青铜艺术的顶峰。这里展出的文物仅是曾侯乙墓出土文物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展出了这个谜一样的诸侯巅峰时期的文化与生活。
bo钟
出土的曾侯乙墓里面的西,曾侯乙编制九鼎八簋主棺。
曾侯乙墓出土青铜礼器 不含乐器 和用器 38种 134 件,均为实用器,总重量为 2340 多公斤。其礼器 食器酒器水器 117 件,用器 17 件,是历年我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全的一次。它们绝大多数出自室,因发掘前未经扰动,多保持下葬时的布局,真实地反映了墓主人生前所享有的礼仪,这在考古发掘极为罕见。
曾侯乙墓青铜器具有造型奇特工艺精湛纹饰华美的特点,采用了浑铸分铸熔模铸造等冶铸技术和雕浮雕圆雕透雕错金镶嵌铸镶铜焊焊铆接等多种工艺,集先秦青铜制造技术之大成,集反映了我当时先进的冶铸科学水。
九鼎八簋
尊盘,非常的精美,古代人的工艺已经如此成就,令人刮目相看。
金器
编磬
打击乐器。磬架由青铜制的龙首鹤身怪兽等构成。横梁与立柱错金装饰兽舌上有曾侯乙作持用终七字铭文出土时,磬块多数已断裂侵蚀。复原研究显示,磬块由石灰石或大理石磨制,32件, 分上下二组悬挂于横梁之上,音色清脆明亮。这套编音域跨三个八度,十二律齐备可以旋宫转调。
多数磬块刻有编号和乐律的铭文,其一些铭文与编钟铭文相同。其乐学标音体系以浊姑洗均为纲 doB。磬在夏代已出现,与仪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编磬也是重要的礼器。编常与编钟合奏,称为金石之声。
1981 年夏天,在距曾侯乙墓西 102 米处又发现发掘了擂鼓墩二号墓,出土文物449件,有青铜礼器乐器车马器玉石器等。该墓相邻于曾侯乙墓,规模等级略次时间略晚应为战期曾君墓。最引人注目的是墓出土的三十六件青铜编钟,与曾侯乙编钟构成百钟之势,音律互补.珠联璧合,同演绎了一幕先秦楚地音乐的传奇
炎帝神农是传说时代地位最尊崇的人物之与之相提并论的只有黄帝轩辕,炎帝与黄帝同成为华夏始祖。
随州厉山是炎帝神农的诞生之地,炎帝神农率领部落集团立足于随枣走廊地区并得到迅速发展。根据文献记载,炎帝神农在这里建立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功业 树艺五谷,即种植五谷百蔬,推动农业生的发作陶冶斤斧,推动制陶纺织等手工业的发展展木市之弦尝百草,觅药治病,推动医药的发展;筑土构木,以为宫室,让民众从穴居改为室居;日为以为宫室倡导物质交换,出现商业的雏形;教民炮而食开用火熟食的先河;始削桐为琴,练丝为制造琴瑟,促进原始音乐文化的发展。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相当佩服。
在古代文明长河,随着秦汉时期铁器陶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生活,青铜器的礼器功能衰退,数量大为减少,完全变成了轻便的生活用器,且器物形制多模式化固定化。无论是造型纹饰还是铸造工艺都显得很粗糙,并出现大量素面器。但青铜艺术的精魂绵延不绝,影响深远
明显粗糙了很多。
铁刀
汉曾是一个不见于历史记载的古代方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屡在今随枣走廊的随州京山枣阳及河南新野一带不断出土曾有铭青铜器,特别是1978年随州擂鼓墩曾侯乙慕发掘后,才使人们得知曾的政治心在今随州市。但由于随州古属随封地,因此,引起了学术界对曾与随关系问题的一场大讨论,先后出现了曾即随曾随为两曾灭随随灭曾楚封曾等不同的猜想,这场讨论持续长达30多年,史称曾之谜或曾随之谜。直到随州叶家山西早期曾墓地和文峰塔曾侯慕地考古发现后,才得以破解,原曾就是历史上的随,曾随为一两名。
这些编钟是真品,其他很多都是仿制品。
南宫簋,这个也是真品。